2024年8月组织工作学习心得汇编(19篇)

2024年8月组织工作学习心得汇编
(19篇)
目录

1.干部教育培训:以“小”见“大”见“真”章 3
2.以“干部改革”推动干部改革 6
3.“点线面体”多维发力 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 9
4.打好“组合拳” 让干部“有为有位有畏” 12
5.干部教育培训重在“基本” 15
6.锚定“育选用”目标 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18
7.激活基层公务员队伍“一池春水” 21
8.“三个维度”为干部担当“加油、鼓劲、撑腰” 24
9.“识马”“斫竹”“淬玉”用好锐意改革干部 27
10.“四措并举”激活人才工作“一池春水” 30
11.向“新”而行需“疏堵点、破难点、消卡点” 34
12.“匠心培育”让人才在乡村沃土上“绽放生机” 37
13.“全链条”培育机制 让村干部“破土冒尖” 40
14.诚抛乡村“邀请函”广揽“天下英才” 43
15.以“不可以已”写党风廉政建设“更”字篇 46
16.“精”字把握干部教育培训“要什么不要什么” 48
17.“聚力、发力、协力”为乡村振兴“夯基赋能” 51
18.@组织部门:以“汛”为题 答好“组工三卷” 54
19.激活人才队伍强引擎 56

干部教育培训:以“小”见“大”见“真”章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各地要按照相关要求,全链条抓好内容确定、过程管理、监督问效等工作,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走深走实。
    聚焦“小需求”,制定“大计划”,精心确定内容,推动“千篇一律”向“精准把脉”转变,做到“真重视、真备课”。天下至德,莫大于忠。要坚持把提升干部政治能力放在首位,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必修课”,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真理教育,提升广大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找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精准供需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也是各级培训主办单位的主攻方向。要强化资源要素调配,聚焦传统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为学而学、为训而训”的不良倾向,及时准确了解干部的培训需求,根据岗位特点、履职难点、执行痛点,统筹归纳、精准供需,提升干部培训的“匹配度”。要配强专业化师资力量,用好专家教授、先进典型等资源,积极探索开发互助式、情景模拟式教学模式,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聚焦“小形式”,探索“大方法”,优化过程管理,推动“被动灌输”向“主动求索”转变,做到“真爱学、真深学”。《盐铁论》有云:“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新形势下,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在灵活形式、提高效率上下功夫,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见真章、出实效。要发挥理论课堂主阵地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细嚼慢咽、互通有无、集思广益”中品理论至味、真理甜味。要注重方法总结、经验提升,在弘扬和传承传统好经验好办法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培训方法,打通“线上线下”双渠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培训的吸引力,让干部“听得进”“学得深”,推动培训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聚焦“小细节”,实现“大提升”,提升培训实效,推动“纸上谈兵”向“务求实效”转变,做到“真提升、真有效”。实践是最好的课堂,也是最好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工作实绩是检验理论学习成果的“经验交流”。要坚持问题导向,将培训中看到的好做法同工作中遇到的堵点难题结合起来,将学到的好经验同对标提升基础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学做结合。要强化综合评价,重点观察干部培训后的理论素养是否提高、短板工作是否补齐、堵点问题是否破局,将日常表现与评先树优、选拔任用直接挂整钩,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业绩检验教育培训成效。要加强追踪培训,聚焦实践中存在的难题,开展针对性、指向性培训,建立培训、实践、反馈改机制全贯通机制,真正做到以训促干、训以致用。
    

以“干部改革”推动干部改革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发表署名文章《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文章指出,要聚焦解决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的问题,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尤需各级组织部门以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干部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成为改革的“闯将”“猛将”“干将”。
    加强思想建设,鼓舞开拓奋进、冲锋陷阵的“闯将”。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千忙万忙,没有重心就是瞎忙;千招万招,用错方向就是昏招。全面深化改革,对政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让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和坚定地向党中央看齐,对改什么、怎么改做到心中有数。要始终将政治过硬摆在干部选用的首关,坚持“首关不过,余关莫论”,政治越过硬的“闯将”越要放在使改革越关键的关口带头冲关。要多举措引导督促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明确红线底线,预防政绩观“跑偏”,及时处理将党中央决策部署打折扣、搞变通的干部。要加强对改革“闯将”的培训,让党的最新决策部署通过培训“醍醐灌顶”,在实践中及时矫正偏差并达到“纲举目张”的实效。
    靠前撑腰鼓劲,支持攻坚克难、攻城拔寨的“猛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必须要有勇气和决心,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毅勇健。改革是动别人饭碗、分自己奶酪的斗争,正如在险滩中行走、峻岭上攀爬、荆棘丛中爬行,充满风险与挑战,更需干部的勇气和决心。谁来为敢于改革的干部撑腰鼓劲?各级组织部门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要把“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实践化,用机制的“防护墙”为改革者担当。要建立健全鼓励干部担当作为机制,既完善改革激励举措又加强激励落实,因功施奖、奖当其时,推动改革的专门激励举措从“通知”到“公示”;要落实澄清正名机制、完善诽谤诬告行为查处机制,鼓励大胆试、放心闯,不求全责备,多点赞喝彩,靠前为改革“猛将”撑腰壮胆。还要把“三个区分开来”同干部“能下”的约束机制有机结合,构成鼓励干部干事、严惩为官不为的“组合拳”。
    推动能力提升,培育有胆有识、善作善成的“干将”。营造一个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氛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深化改革的途中存在各种亟需打通的“肠梗阻”,容不得“躺平式干部”,迫切需要实干型、学习型、研究型干部。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梳理编制干部能“下”负面清单、明确“下”的负面情形,制定“有错无为皆问责,不换状态就换人”的硬约束,让改革实干家有位能为、有位想为。“闭门造车”不是办法,“开门问计”才有出路。要择优选派干部到国内外先进城市、地区学习,推动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常态化,借鉴先进理念,谋划有效机制。要下大气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减负赋能解决“小马拉大车”难题,让干部既能低头拉车、为改革发力,又能抬头看路、为改革想招,培育更多有胆有识、善作善成的“干将”。
    

“点线面体”多维发力 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党员教育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石,直接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影响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创新党员教育模式,以“点线面体”多维发力,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党员教育体系,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
    定位“点”,强化党员教育针对性。“点”即党员同志,是党员教育的最小单元和直接对象。要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首先要精准把握每位党员的思想动态、学习需求及工作实际,实施个性化、差异化教育。一是建立党员学习档案,记录学习进度、成效及反馈,为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提供依据。二是开展“一对一”帮带活动,由经验丰富的老党员或优秀党员与年轻党员、后进党员结对子,进行思想引导、业务指导和心理疏导。三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推送学习资源和信息,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贯通“线”,构建党员教育连续性。“线”即教育路径,是连接党员个体与党组织、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要构建从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到考核评估的系统教育链条,确保党员教育不断线、不走样。一方面,深化理论学习,通过集中学习、在线学习、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筑牢信仰之基。另一方面,强化实践锻炼,组织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等实践活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此外,建立健全党员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将学习成效作为党员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激发党员学习内生动力。
    拓展“面”,扩大党员教育影响力。“面”即教育覆盖面,是党员教育广泛性和普及性的体现。要拓宽党员教育渠道,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一方面,加强党员教育阵地建设,依托党校、红色教育基地等资源,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教育平台。另一方面,发挥互联网+党建优势,利用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资源,开展线上学习、远程教育,打破时空限制,让党员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同时,注重将党员教育融入日常工作生活,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开展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营造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学习氛围。
    构建“体”,形成党员教育聚合力。“体”即教育体现,是党员教育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要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必须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基层党组织具体落实的教育体系。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党员教育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的合作,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为党员教育提供有力支持。此外,还要注重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激发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教育格局。
    

打好“组合拳” 让干部“有为有位有畏”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发表署名文章《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文章指出,要聚焦解决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的问题,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干部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力军”,要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打好“组合拳”,让干部在改革一线“有为”“有位”“有畏”,做到锐意进取、敢想敢为、艰苦奋斗,推动改革落到实处。
    打好“导向拳”让干部“有为”,提振干部“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进取之心。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选人用人导向是“风向标”,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关乎人民群众福祉。选好人、用对人,能扎实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蹄疾步稳、纵深推进;选错人、用错人,就会导致党和人民的事业道路上荆棘丛生、困难重重。要鲜明对党绝对忠诚的导向,突出政治标准,把牢选人用人的第一道关口,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结合谈心谈话、群众口碑等情况,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是政治上的明白人、可靠人。要鲜明敢于担当的导向,打破隐性台阶,破除论资排辈的掣肘,把实干实绩当做选人用人的“标尺”,大胆选用在推动改革中承担了重要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优秀干部,将干部个人经历、专长等与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改革发展需要相匹配,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形成“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效应。
    打好“考评拳”让干部“有位”,造就干部“事不避难勇争先”的敢为之势。木不钻不透,人不激不发。科学的考评机制是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锐意改革的制度保证。要创新综合考核机制,实施分层分类考核,聚焦中心任务,为领导干部“量身定做”贴身式、差异性的考核办法,使考核更科学、更细化、更公平,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要创新擂台比武机制,为优秀干部搭建风采展示的舞台,设立比拼技艺的竞技擂台,通过晒清单、比业绩、亮特色等方式,开展程序规范、过程透明的监督评议,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等不起、坐不住的压力感紧迫感。要创新典型选树机制,既注重个人典型,又关注集体典型,既培养普通职工典型,又树立领导干部典型,通过年度考核评比、先进党支部评选等一系列活动,把典型人物找出来、树起来,精心提炼事迹材料,持续宣传形成声势,形成实干者实惠、吃苦者吃香的良好氛围。
    打好“监管拳”让干部“有畏”,熔铸干部“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奋斗之志。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是我们党干部管理的一贯方针,是关心关爱干部的重要原则。从严监督管理,折射的是监督的刚性与力度,既要在“关键时”管好“关键人”“关键事”;又要在细微处防微杜渐、抓早抓小。要持续聚焦于决策部署的核心任务,紧抓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与领域,确保监督工作扎实有力,催生出实实在在的效果与成果;要实施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深入基层治理不良现象,促使广大干部自觉提升责任担当意识,勇于面对挑战,敢于攻坚克难。鼓励担当作为,彰显的则是组织的柔性与温度。要以审慎的态度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及时开展谈心谈话,站在干部的角度耐心倾听想法与困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干部明确方向、明辨是非,及时消除不良苗头,确保交流切中要害,真正触动心灵,促进干部的成长与进步。
    

干部教育培训重在“基本”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要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都告诉我们,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重在基本培训,要应训尽训、精准施训,要以训促干、发挥实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向前发展。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本培训,顾名思义,是指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具有基础性、主体性、牵引性的培训任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当前,基本培训在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成效上依然存在短板,组织部作为主管部门,党校(行政学院)作为主要阵地,当坚持“为党育才”,同题共答、同责共担、同向共进,高质量开展教育培训、高水平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基本培训,重在基本,基本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要在应训尽训上下功夫。更加精准制定培训规划,对应训对象进行全面摸底、精准测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全面覆盖;更加科学设计培训班次,统筹安排专题培训、集中轮训、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在职培训,完善组织调训机制,避免多头调训和重复培训;更加着力完善学制周期,探索长短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分段分期的灵活办班方式,切实解决工学矛盾。基本培训也要“因材施教”,分层级分领域分专题开展培训,力求精准施训。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强化“一把手”政治培训;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加强中青年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抓好基层这个“最后一公里”,培养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
    基本培训要取得实效,照本宣科不行,要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干而论道、以训促干、发挥实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学员论坛等形式,让懂政策的人讲政策、让有经验的人谈经验、让懂方法的人教方法。大力推广案例教学,让干部从鲜活的案例中获得启示、学到方法、规避风险。结合一线实际,坚持“急需缺”和“实战化”,围绕产业发展、应急处突、自然灾害防范处置等现实急需主题,通过情景模拟、桌面推演进行实战培训,形成“带着问题来—围绕问题学—回去怎么干”的培训闭环,使干部听了能懂、学了能用、干了能成。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新时代新征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把基本培训做深做实,不断开创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锚定“育选用”目标 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古语有云:“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人才事关经济发展、事关核心竞争,更事关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要牢牢抓住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根本,锚定“育人、选人、用人”三个关键目标,集中发力、久久为功,促进人才集聚流动,全力激发创新发展和核心竞争的新动能。
    修实新时代“育人路”,以人才“思想基底”搭建发展“联通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将培育人才作为新时代的“首位战略”,为新时代培育人才指明了发展方向。要创新人才培育,立足国情实际,精准掌握人才结构、人才缺口,着力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新质生产力等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上下功夫,分类推进高校、职校改革,既要注重“小而精”的基础教育,又要健全“大而深”的科研体系,更要扩大“工而匠”的转化效能。要将人才技能培养和立德树人有机结合,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引领青年人才常破“心中贼”、勤掸“思想尘”。要立足实践,将青年人才与企业、社会相连通,既要“牵线搭桥”,又要“打铁锻钢”,量体裁衣,满足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下好新征程“选人棋”,以谋划“产业布局”织密人才“发展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在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要突出人才的“头雁”“头羊”作用,紧扣管理“缺口”、科技“弱项”、经济“短板”、社会“堵点”,下好选人的先手棋,以刚需选人、引人,“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着力解决地方发展人才“卡脖子”问题。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综合考量基础农业、实体工业和新能源产业架构,“看一步走三步”“谋而后定”,以人才为牵引谋篇布局,“缺什么、补什么”,筑好产业发展的人才“蓄水池”,让人才“定能稳局、动能破局”。要推动人才在发展“空白”上集中发力,以坚定的信念基础、创新的思维方式、精湛的专业技能,久久为功,织密织牢人才“发展网”,打破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有效疏通堵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
    打好新形势“用人牌”,以服务“同频共振”打造聚才“强磁场”。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要做好政治引领,围绕政治关怀、工作关心、生活关爱打好“用人牌”,引导人才积极加入党组织、参加党内政治生活,对条件成熟的人才及时安排担任党内职务,积极开展人才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特殊困难必访的“三必访”服务,把党组织的关怀做到人才的“心坎上”,切实落实好政治引领和各项服务保障措施。要做好人才的“人生参谋”,开展“一对一”服务,建强结对联系服务体系,组织领导干部分级分类与人才“结对子”,定期沟通联络,把人才当“亲人”,切身实地为其解决工作生活中的琐事、难事,帮助人才的事业发展出对策、想方法,着力破解“人在曹营心在汉”的问题,让人才“留身”更“留心”、“安业”更“安家”。要强化制度保障,既要暖心、更要关爱,着力为人才提供有形有感的“烟火气”,解决他们在“住、行、游”中遇到的难题,帮助单身人才搭建交流平台,加大宣传人才“扎根”事迹、“攻坚”典型的力度,大力建设引才聚才“强磁场”,激发创新创业“源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长久、可持续。
    

激活基层公务员队伍“一池春水”

    近期,全国公务员工作推进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更加注重充实基层、稳定基层、关爱基层,建好建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终环节”,也是与民心相通的“最短距离”,面对新时代新挑战,要从育魂增能、培养历练、激励保障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激活基层公务员队伍“一池春水”,引导他们在基层广阔舞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放光彩。
    强化育魂增能,在深学理论上下功夫,筑牢信仰“压舱石”。“大木百寻,根积深也。”基层公务员肩负着党组织的嘱托和群众的期待,必须在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进行思想淬炼、政治历练,铸牢坚如磐石的政治信仰。要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学院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层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专题培训的首要任务,同时注重运用电化教育、网络培训、广播电视等信息化手段,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实现共享共用,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公务员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督促自主学习、学用结合,通过“三会一课”、组织读书会、特色宣讲、集体研学、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带领基层公务员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推动理论学习持续走向深入,真正实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强化培养历练,在靶向赋能上下功夫,练就担当“宽肩膀”。“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基层工作涉及面广、新情况多,若不成为“多面手”、不掌握“硬本领”,工作起来就会磕磕绊绊、跌跌撞撞,不仅会在工作上“拖后腿”,也会让自身成长成才“慢半拍”。要坚持靶向施教、精准提能,立足公务员完善能力素质需要,紧盯基层公务员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深入分析培养需求,持续加大资源供给,通过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培训管理、抓好教育评估等方式,做好基层公务员培训的“供给侧”改革,持续提升培训质效。要探索建立常态化、制度性的公务员交流机制,采取上派下挂、跟班培养、多岗交流任职等形式,选派基层公务员到发达地区、国有企业挂职,深度参与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信访维稳等重点任务,切实增强防范化解风险、服务群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
    强化激励保障,在关心关爱上下功夫,树牢政策“风向标”。“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基层公务员承担众多条线的工作和压力,越是担子如山,越要爱护挑担人,全力以赴为他们办好“雪中送炭”的事情,把干事创业的战斗力充分点燃。要树立“有为者有位”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广泛挖掘德才表现好、承担职责重、工作实绩佳的基层公务员,纳入重点培养对象,优先晋升职级或提拔使用,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要突出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优势,坚持职数管理“一盘棋”,统筹用好职级职数“周转池”,对在艰苦地区工作的基层公务员优先晋升职级。要深化基层减负,进一步规范各种检查评比活动,大力精减会议和文件,抵制层层加码式的工作清单,切实改进会风文风,真正为基层公务员“减负”“纾压”,让他们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研究工作、服务群众。要全面落实基层公务员工资福利、带薪休假、定期体检等制度,将年度考核优秀比例向一线岗位、艰苦岗位倾斜,为在艰苦地区工作的单身公务员牵线搭桥,解决婚姻大事,促进公务员真正在基层安心、安身、安业。
    

“三个维度”为干部担当“加油、鼓劲、撑腰”

    近日,中央组织部在北京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全国公务员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要着力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在肩惟担当。”面对新时代赋予的艰巨使命与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每一名干部都是国家航船上的重要一分子,其担当精神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各级组织部门应挺身而出,充分发挥其引领与保障作用,为干部担当“加油、鼓劲、撑腰”,让“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成为干部队伍最鲜明的底色,共同推动形成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的政治生态。
    思想上“强基固本”,为干部担当“充电加油”。“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回望辉煌足迹,那些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英雄儿女、那些于平凡岗位默默奉献的榜样人物、那些于时代潮头引领风骚的先锋力量,皆以坚定的信念为灯塔、以崇高的使命为航标、以纯粹的初心为底色,在不懈追求崇高理想的征途上书写了壮丽篇章。这深刻启示我们,理念与信仰是驱动个体前行的强大引擎,唯有内心信念坚定、心系家国情怀,方能汇聚不竭的精神力量。因此,组织部门应“以学筑基、以教铸魂”,充分整合教育资源,通过“重温历史、探访圣地”感受时代的风云变幻,通过“研读经典、领悟真谛”汲取思想的深邃精髓,促使广大干部在理论研习中不断自我审视,既对照先进找差距,也面向未来明方向,从而在理念深处“筑基铸魂”,为干部勇毅前行之路“蓄满能量”。
    行动上“赋能加码”,为干部担当“摇旗鼓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温室中难以孕育坚韧之花,唯有历经风雨洗礼,方能铸就时代栋梁。干部的成长,亦需扎根实践沃土,于急难险重中锤炼意志,在复杂局面中砥砺能力。各级组织部门应主动作为,将干部推向改革发展的最前沿,让他们在最吃劲的地方经受考验,于“压重担、搭平台、指方向”中激发潜能,于“啃硬骨头、涉险滩”中锤炼担当。如此,方能在实践熔炉中炼就一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实干家,在时代洪流中涌现出一支“勇于担当、乐于担当”的生力军。让每一分努力都在实干中开花结果、每一分付出都在担当中闪耀光芒,真正在行动上“砺剑淬锋”,为干部勇担重任“擂鼓助威”。
    考核上“导向鲜明”,为干部担当“加冕撑腰”。“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赏当其劳,罚当其罪。”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犹如为干部担当之路点亮一盏明灯,既照亮前行方向,也激励奋斗步伐。各级组织部门应当秉持“精准评价、公正激励”的原则,设计一套既符合实际又富有前瞻性的考核体系。这不仅要考量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担当作为,还要融入日常工作中的勤勉尽责;既要倾听群众的声音,也要关注同事的评价;既要看到显绩,也要重视潜绩。通过“多维度考量、全方位画像”,确保每位干部的努力都能被看见,每份付出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在此基础上,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让担当者受尊崇,让懈怠者受警醒,从而构建起“有为有位、无为让位”的鲜明导向,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赋能加冕”,激发整个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识马”“斫竹”“淬玉”用好锐意改革干部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发布,强调要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组织部门当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改革方向,为善谋改革者“开道”、给勇于改革者“兜底”,大力锻造锐意改革的“时代先锋”。
    用“知事识人”之眼辨清“千里马”,使锐意改革的进取干部“用有所依”。“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本身就是导向。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任务,组织部门要鲜明用人导向,坚持将改革发展“主战场”作为干部选用“主考场”,大力选拔锐意改革、善作善成的猛将、闯将、干将。要校准用的标尺,把敢不敢改革、愿不愿改革、能不能改革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激发更多“闯将”“干将”投身改革事业。要坚持改革工作推进到哪里,干部识别就跟进到哪里,将考察“探头”延伸至新质生产力、乡村全面振兴等改革最前沿,多跑道赛马、多维度比拼。
    以“匠心独运”之情修斫“拔节竹”,把锐意改革的专业干部“用到关键”。“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把干部用到哪里,既是用人的关键,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要把锐意改革的干部用到“刀刃”上,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和创新精神,勇喝“头啖汤”、敢尝“辛辣味”,为解决复杂问题、推动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要引导干部到重大斗争最前沿、基层治理第一线,精心选派、精锐出战,充分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通过斗争历练、实践锻炼,把经历变成经验、把阅历变成能力,练就“活”的思路、“钻”的劲头、“争”的意识,锤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本领作风。
    凝“使之贵器”之力用好“昆山玉”,让锐意改革的优秀干部“用当其时”。“为官择人,唯才是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干部既要用其所长,又要用当其时。对锐意改革的优秀干部,要坚持“成熟了就用”,对历练充足、蹲苗敦实的“黄金期”干部重点考虑,防止“西瓜摘早了不甜,萝卜拔晚了空心”。要坚持“看准了就用”,着重看本质、看主流、看潜质、看品德,更多地考虑“谁该用”而不是“该用谁”。要坚持“干部为改革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将“三个区分开来”运用到干部锐意改革实践中,既“问”不为之责、又“容”无心之失,打消“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顾虑,引导干部从“望难却步”转为“迎难而上”。
    

“四措并举”激活人才工作“一池春水”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带动发展的“第一引擎”。近年来,河南省宁陵县加快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整合优势资源,集成政策效应,着眼县域发展需要,突出“急需实用”原则和“高精尖缺”导向,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以人才“第一资源”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靶向发力“引”,激活人才“蓄水池”。宁陵县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列出重点产业技术需求清单,有针对性开展人才引进工作。一方面,县政府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商丘师范学院达成了战略合作,柔性引进9名博士生团队,攻关产业发展、新品种梨研发管理、农业技术应用等技术难题,实现创新链、人才链双向融合,产业链、资本链双轮驱动。另一方面,在京津冀等发达地区设立驻外招才工作站,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人才寻访、引才荐才、技术对接,为项目招引和人才引进捕捉“信息源”、扩大“朋友圈”、传播“美誉度”。同时,宁陵县大力实施“人才回流计划”,通过多方找、政策引、能人带等方式,吸引宁陵籍在外人才回乡发展。聚焦科研团队、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依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布招贤纳士信息368条,征集人才项目30多个,吸引了799名本科以上急缺人才回乡创业。
多项联动“育”,涵养人才“好生态”。大力开展“人才培育”工程,重点打造宁陵梨试验站、科创电商产业园两大创新引擎,培育省级现代酥梨产业园、科创电商产业园等多个未来孵化器。建设了县级人才培育孵化基地、打造了5个乡土人才孵化点、组建了多支乡村农技服务队,形成了“1+5+N”的乡土人才培育新格局。邀请高层次人才到基层一线举办“科技大讲堂”,手把手、面对面给致富带头人、种植养殖大户、中小企业负责人等传技术、教方法,为本土人才“充电蓄能”。结合宁陵产业发展实际,在企业、农业种植基地、电商企业等设立了现场教学点,累计开展特色产业技术培训2049期,服务群众7.9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6万余份,把4000多名“新农人”培养成了“兴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278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