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汇编(9篇)

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汇编(9篇)

目录
    1.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2
    2.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5
    3.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8
    4.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10
    5.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12
    6.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14
    7.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16
    8.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18
    9.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20
    
    

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实话说,我应该是参加工作廿多年来第一次认真读完“中央一号文件”。现在,我从一个小白的视角谈谈看完“中央一号文件”和听完钟老解读后的一点儿感受。
    当我看到文件第一段话落中“农业强国”这个词时,感受到我们正在做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学习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后,我专门去查阅了中国百年以来城乡关系的历史数据。中国的城乡关系走过了从相对割裂对立阶段、城乡分立分治阶段、城乡改革调整阶段、城乡协调互动阶段到如今的城乡融合发展阶段。我认识到城乡居民共享美好生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我看到了中国农村的未来。
    我的祖辈都生活在农村,我大学毕业之后却一直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今天我又就职农道基金会,开始做乡村的工作。看到国家把“三农”当作这么重要的战略重点时,内心还是很兴奋的。我又查阅了国家从什么时候开始推出乡村振兴战略?了解到在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乡村振兴的元年。乡村振兴从2017年提出至今,每年都有相关的政策发布,且每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在层层递进地将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不断提升和细化。我又通过学习廿四年来的所有“中央一号文件”,感到乡村振兴是个大的趋势,我们正在做一件特别正确的事情,我们进入到了国家战略这个大的赛道上!
    刚才在聆听钟老对“中央一号文件”的解读时,有一句话对我感受特别的深刻:钟老指出,农道基金会过去做的工作还是很接地气的,但是接天际线不够。基金会做了很久的具体探索,但是在这方面的意识确实很不够,导致我们的团队虽然走进乡村,甚至驻扎在村里埋头做事,却忽视了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解读和理解。今天钟老的点拨和讲解,对我们启发还是非常大的,回过头来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能感受到政府是从农业强国的战略高度去思考“三农”的问题。再从公司和组织运营的角度来看,发起人都有非常美好的愿景和初心,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复杂因素导致会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只要方向正确,我们就一定能在不断探索和纠偏中发展和壮大。
    我作为基金会的秘书长会组织团队加强对国家方针,尤其是国家对“三农”问题政策的学习和研讨,在将来的对外宣传和公众号运作中提高政治站位和理论水平,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不断完善基金会的文化建设和战略打法,重新去思考如何用“一体化乡建”的理念使我们的“乡村相见小院”项目产品化,使我们基金会的工作能够少走弯路、少踩坑。
    2023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认为城乡融合发展以及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可以指引基金会的项目设计以及项目推进、项目协同,并构建一个优质的项目生态。通过学习“中央一号文件”,我们更加坚定了基金会的定位,我们会在乡村建设领域寻找到一条可推广、易复制、可持续的公益助推乡村振兴的模式,并在模式被验证成功之后,推介给乡村或者其他合作伙伴,真正做到共谋一事,各建其功。
    我们深知基金会现在所做的公益尝试非常复杂,引导企业落地乡村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坚信通过公益的力量去做探索,去打头阵,去探索商业的闭环逻辑,形成稳定模式,然后交给相对应的产业去运营。我们要在乡村建设这个领域去做公益的影响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来参与乡建,助力国家的乡村振兴大战略。
    我未来工作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让村支书和村支两委对基金会构建起信任度,顺利推进整村乡村振兴的模式和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让国家好政策真正落地。

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昨日发布了,从九个重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近年来,木林森股份公司在孙清焕董事长的亲力亲为下,在乡村振兴尤其在边疆地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去新疆,到xx,赴青海,上西藏,走内蒙古。“十万里路云和月”,亲历过,才知道做农业项目的艰辛。正因为艰辛,才值得我们造光人去做,用现代工业化思路做农业,真的可以有所作为。
    用光照亮世界,我们基本做到。出囗的100多亿照明器具,通过国际朗德万斯遍布140多个国家(地区)市场布局,几乎照亮全球的每一个地方。
    用光照亮乡村振兴,这是我们正在承担的历史性责任,才是新时代、新长征的新起步。如何让农(牧)民自我造血,形成良性循环,那就解决了扶贫后不会返贫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主旋律上,木林森谱了三步曲:
    第一部曲,造舱。根据我们数年的调研,育草舱,是当前边远地区最为迫切需求。一个舱抵得上一万亩地的天然草原。你说,神奇吧!请看下面精算:1台舱为19.6平方(立体7层),种植面积88.7平方。用大麦种植,6天可长16-18公分高,可出2.4吨鲜草, 2.4吨乘以60次=144吨/年。按青藏25亩地养一只羊,400只羊就需要一万亩地。而我们1台舱产的144吨草,岂不是养活400只羊吗?
    第二部曲,育草舱,就是移动式的植物工厂。特点就是“投资少,见效快”,当日建舱,当周出草。我们的技术来源,首先是有一支专业的团队,由海峡两岸专业人士组成。其次是一开始就高屋建瓴,经区峰先生牵线,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签约,重点在选种和基因研究。又与欧亚院士杨其长研究员的所在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成都都市研究所合作,并成立四川“中农木林森光生物有限公司”,主要在快繁育种等方面。如已成功的全过程:即从种子栽培到收割种子,水稻(63天)、小麦(60天)、大豆(50天)、玉米(60天)。不仅可提供快繁育种舱,也可提供快繁技术及光配方。
    第三部曲,储粮。鲜草,春夏天可让牲畜直接与干饲料拌合食用。那冬天,则须“后加工”,通过菌液发酵,与当地产的桔杆等抱团混合,只需48小时便可成半干饲料,可长期贮存。这样,岂不就可“让天下牛羊365天,天天有高能饲料粮”吃了吗。
    综上所述,由“建舱到育草直至新型饲草加工”,这可是一个科学化、系统化、机械化工程呀!
    顺便报告大家,在CS***和“三代半”理事长吴玲女士的引导下,由木林森李涛博士牵头,联合了中国农科院、广东农业科学院、天津三安、佛山国星等10单位,中标了国家科技部的“十四五”中的《面向现代农业高效种植需求的LED技术及其示范应用项目》,集“产、学、研、用”为一体。
    新年伊始,孙清焕董事长提出,目标就是要把公司做成国际型的伟大公司。人生要做有意义的事,这已是他的口头禅。我们要向袁隆平院士学习,他用1603.9公斤/亩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人的口粮难题。我们志在用“人工智能光”育草,1舱可抵1万亩草地(144吨),力图解决牲畜的饲粮问题。饲粮也是粮,同样是国计民生,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呀!
    乡村振兴,有多条赛道,我们选择了一条相对艰难的,木林森是把挑战看作机遇,木林森人愿意在大家的支持和呵护下,“用光照亮乡村振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文件突出强调要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一方面要稳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对水稻、小麦、玉米等三种粮食作物稳定生产提出了要求与举措。把农民种粮挣钱得利摆在重要位置,突出粮食安全政治任务,切实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要保供,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满足国内大豆油料需求;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动粮食产业发展;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强化认知,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要明确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不能有丝毫闪失,不容出现任何问题,没有商量余地,需要一如既往的贯彻执行。古人有话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风险,现实条件迫切要求我们要抓住粮食安全这个“命根子”,夯实“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内在底气。
    多措并举,端稳把牢粮食安全饭碗。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真正确保藏粮于地;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的“质”与“量”,着力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要严明纪律责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任务,形成粮食安全鲜明政治导向;要优化粮食生产相关政策,广泛调动种粮农户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者”的“社会地位”;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厚积粮食安全“底子”。
    建章立制,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法律是保护粮食安全的利器,要着力构建系统的粮食安全保障法,建立粮食安全保护网,形成全民保护良好态势,让粮食安全真正深入人心。

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文件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相比于二三产业,其具有突出的“惠民”性质,因此农业经济的投入与产出具有天然的不对等性,需要国家统筹协调资源,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文件用“三加强一强化”,指明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
    一是要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耕地保护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之所在,必须常抓不懈,久抓不怠,实施耕地保护动态管理,平衡耕地总量,发展耕地增量,严控耕地变量,把现有耕地使用好、维护好。
    二是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文件指出要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这明确了永久基本农田的建设方向,要着力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按照2021年9月20日发布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23年)》,要在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量。
    三是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粮食生产离不开水源保障,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某种程度决定着粮食的质与量,水利建设既要符合自然规律,又要满足生产需要。要因地制宜,因区施策,采取引、调、储等方式,建好各类水利设施,精准做好农业生产用水保障工作。
四是要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既是稳产增收的必备条件,又是关系民生的大事要事,需要进一步完善气象监测、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和重点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86989.html